《蓝天保卫战》开展以来,全国各地都兴起了打击环境污染的行动,其中,针对餐饮油烟排放污染的整治行动也陆续在各大小城镇进行。那么,作为餐饮油烟污染排查行动的主力军——城管部门,他们究竟是针对哪些要点进行督查的呢?
经过GOJEK调研人员在全国范围的调查,我们终于发现城管主要是针对以下11种行为:
餐饮服务本身就不能在违反法律建筑内经营,所以出现在违反法律建筑内的餐饮单位必然是没有营业执照、食品许可证等必要证件,因此构成违法经营行为。
个别城市会依据情况而制定临时餐饮经营场所,由于是临时摊位缺乏监管,而且没有权威专业的指导,非常容易就会导致油烟污染。
另外,个别特殊的区域,如学校、机关、建筑施工工地、农村宴会堂等地方内部的食堂,由于监管较难,所以也存在餐饮油烟污染问题。
如小区、广场、商业街等地容易聚集小吃摊、烧烤摊等,所以也极易引起餐饮油烟污染。
由于部分地方的餐饮、环保法规还不完善,或执行上有难度,所以容易造成“先照后证”的情况,虽然餐饮单位经营者拥有营业执照,但没有环保审批条件或还没有办理环评审批的,也会造成违法油烟排放行为。
餐饮单位擅自拓建,而没有经过重新审批,导致环评审批和实际环境不符,又或者上报不符的经营场所规模,在经营时也是餐饮油烟污染行为。
拥有餐饮营业执照,但没有通过环评的餐饮场所内进行经营活动,就属于餐饮油烟污染行为。
禁止经营餐饮服务的场所内是无法获批餐饮油烟执照,因此在这类场所开设经营餐饮服务,还会构成无照经营、油烟排放违法等。
“无照”、“无证”、“无环评”这三种就是餐饮经营的“三无”行为,一般是餐饮经营者法律意识单薄,手续还没办齐而急于开店的情况所构成。
这类行为主要体现为没有对油烟净化器进行及时的清洗、维护,采用了禁止使用的燃料,或者将油烟直接排放到地下水道等行为。
10、环评手续齐全,但油烟净化器不合规格,导致超标的餐饮油烟排放污染行为
部分地区的环评报告项目最重要的包含油烟净化器和烟道的设置,由于没现场审查,导致经营者钻空子,采购小风量的油烟净化器,导致油烟净化不完全的油烟排放污染行为。
11、环评手续齐全、油烟检测指标达标,但还是遭到群众投诉的餐饮油烟污染行为
存在个别餐饮单位具备齐全的环评手续,而且检测的油烟排放量也达标的情况,但依然造成群众的感觉强烈的情况出现。不排除店家在监测时运行油烟净化器,在未检测时段则关闭净化设备,从而引发投诉。这种情况,也属于餐饮油烟污染行为。
以上,就是城管部门主要督查的餐饮油烟污染行为,各位餐饮经营者请自觉遵守餐饮经营相关的法律和法规,做个遵纪守法,环保健康的经营者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